考研界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水旱区的“玄学”理论
这个“玄学”到底可信吗?
今天就来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水旱区到底是什么?对考研有什么影响?
经过了23届的压分事件
24届的水旱区有什么新变化呢?
速看!
水旱区是根据公共课阅卷的松紧程度来划分的,主要体现在主观题上,比如英语的翻译、作文和政治的大题。有些地区阅卷较松,就是水区;有些地方阅卷较严格,就是旱区。同一套试卷,水区和旱区的分差甚至能拉到10分以上。
首先来了解下考研的阅卷机制:专业课由报考学校统一阅卷,公共课由报考地区统一阅卷。
压分是指某些学校不想要一志愿的考生,想通过调剂来招更优志愿的考生,因此学校在阅卷过程中对专业课进行压分;而水旱区是指不同地区对公共课的阅卷松紧度。因此,二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要搞混了。
名校越多、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竞争就越激烈,为了筛选更优秀的生源,试卷的批改要求更严,给分也相对较低,导致旱区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公共课没能过国家线。
而对于偏远地区而言,一志愿生源本来就少,如果阅卷过于严格,上线人数就达不到指标,因此可能阅卷也相对宽松。
关于水旱区的划分,网传有好几个版本,其中流传较广的是:
极旱区:北京、浙江、四川
大旱区:天津、福建、江苏
旱区:上海
适中区:广东、湖北
小水区:山东、安徽、甘肃、湖南
水区:陕西、河南、辽宁、江西、广西、内蒙古、宁夏、新疆、陕西、重庆
大水区:云南、贵州、黑龙江、青海、海南
神秘区:西藏
从22和23届考生的反馈来看,近两年的水旱区略有变化,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