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学位论文已非必须,以后专硕毕业,说不定能有更多选择~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申请学位实践成果基本要求(试行)》,首次明确了通过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标准和程序,适用于生物与医药、材料与化工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
这意味着,相较以往博士生只能通过学位论文申请学位,新规则开辟了“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新渠道,无疑是一大突破和创新。
虽然此次只有博士,但是从今年4月颁布的《学位法》中提到的“满足条件的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申请人可通过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获得相应学位”来看,专业硕士破除“唯学位论文”指日可待!并且,就论文而言,以前硕博发表学术论文的硬性规定,早已有院校“打破”。
注:学术论文为在学术期刊发表的小论文,篇幅一般较短;学位论文篇幅较长,一般为获取学位的必要条件,需通过毕业答辩后才能定稿。
近几年,不少高校修订本校硕士培养相关规定,取消硕士毕业必须发表论文这一要求。
2021年清华大学修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中就提到:取消“非专业学位硕士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的要求,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
《贵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2021年修订版)中删除了“要求硕博研究生必须发表学术论文才能毕业”的规定。且废止《贵州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新华社在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文章中提到“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着重提升研究生论文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标准,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该文后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网转载。
这还真不是!不唯论文不代表获得专业学位更容易,也不意味着降低标准,制造“水博、水硕”。更多地代表着国家想逐渐将高层次人才从研究型更多地转向应用型,用更多实践成果支持“高质量发展”所需。
申请学位实践成果基本要求强调:
学位论文应面向国家、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针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工程实际问题,科学规范地运用理论知识和工程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提出解决工程问题的创新性方案,并通过方案实施取得显著实效和创新性应用成果。
由此可见,想要通过实践成果获取学位,也需要自身有真正的硬实力!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我们现阶段要紧的就是先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