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统考招生数而不是总计划招生数
招多少人,很多同学都会关注。但是诸多院校会将推免招生人数或专项招生人数包含在总数之内,很多同学都不会注意到。特别是推免占比较高的专业,如共招生10人,结果推免9人,留给统考只有1个名额,没注意到真的会很伤!所以,大家在查看拟招生人数时,要擦亮双眼,仔细筛选。
2、看院校复试分数线而不是国家线
39所“985”高校中有34所都是自划线院校,剩余的“985”院校以及多数“211”院校会在国家线的基础上再次划线。
想要求稳,可以选择这些院校自划线或二次划线与国家线接近的专业,例如天津大学的翻译、新闻与传播;吉林大学的公共管理、设计等,报考难度会大大降低。
3、可通过拟录取最低分判断目标分数
拟录取最低分比复试分数线高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复试分数线360分,结果拟录取名单中,最低分380分……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因为进入复试的人数较多,复试成绩占比不高,低分很难翻盘。如果你的实力能够超过拟录取最低分,当然超得越多越稳。在定目标的时候,也可以综合分析各分数段面试录取率,寻找更为稳妥的分数。
4、要关注初复试占总成绩的比重
如果你是“I人”(内向型),选初试成绩占比较高的院校较为稳妥;反之,如果你是“E人”(外向型),且专业基础扎实、临场反应快,选复试成绩占比高的院校更为稳妥。
毕竟在每年考研中,初试高分被反超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24考研中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有名考生初试成绩高于拟录取最低分47分,但复试低了12.5分,由于初试复试占比各为50%,沦为候补。但如果初试和复试占比分别为60%,40%,那就是另外一种结果。所以,看初复试占总成绩的比重也很重要。
5、竞争激烈程度可从报考录取比例推测